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5-04-22 来源:企业家日报
每天上午8点,在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早调会经营分析环节,该矿企管部副部长李慧都会通过“驾驶舱”实时调取全矿69个队组前一日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2024年,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依托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生成了“古城煤矿经营管理驾驶舱”,将经营数据看板比作“驾驶舱”,平台每项数据是其中的“仪表盘”。该矿企管部副部长李慧的日常工作便与“驾驶舱数据”深度绑定。
“过去调取全矿数据需要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汇总,工作量大,数据质量差,现在只需打开‘驾驶舱’,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多维分析报告。”李慧轻点屏幕,调出了综采二队的相关数据,“现在看这个‘驾驶舱’的‘仪表盘’,就像给矿井做‘CT扫描’”。
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的数字化进阶之路是集团治理数字化的缩影。目前,潞安化工集团有900多个这样的“驾驶舱”,构建起“日跟踪、周预警、月复盘”的全覆盖、全周期动态分析体系。
从“数据孤岛”到“一屏通览”
“过去,数据记录手段落后,表格满天飞,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脱节,数据及时性差,数据标准、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溯源难,关键指标分析依赖经验判断,数据孤岛、数据碎片化严重。”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专班李鹏杰说。
潞安化工集团成立后,根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构建起了“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
目前,平台运行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供管理、销售管理、投资管控、财务核算等17个系统模块,实现了经营数据云化连接、实时反馈以及自动、自助分析等功能。
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专班李鹏杰介绍:“我们自行开发的系统,构建起覆盖全集团生产经营管理全量、全要素、全组织、全业务流程的经营管理‘驾驶舱’。”
“一屏观全局,一图知全貌。”
2024年1月底,潞安化工集团启动“数字化人才赋能计划”,对潞安化工集团各单位选拔的435名经营分析员开展“理论+实战”培训,内容涵盖数据治理、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应用及业财融合经营分析方法等方面。
“经营分析员好比是‘司机’,要能分析每一个仪表数据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变化规律,能够精准洞察每一个仪表数据背后的业务原因,要能及时预测、预警,及时给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及时调整‘方向’。”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专班李鹏杰说。
完善的基础平台,精准的基础数据,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目前,集团各单位,庞大的数据连接起业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数据处理打破了部门信息“孤岛”,促进了业财一体化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价值回报率”为中心,“利出一孔、力出一孔、数出一孔”的局面。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潞安化工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并未止步于工具升级,而是向更深层次的“数智融合”迈进。
走进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中控室,能看到一套费托合成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费托合成厂的生产运行设备,并对机泵群进行智能匹配。操作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就能获取费托合成装置的运行数据。
“这套智能控制系统将操作人员的经验以及装置的物料平衡优化算法、能量平衡优化算法、经济优化算法等进行模型化处理,提供实时精确的工艺参数值,增强了装置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项目技术部副主管邵应平说。从“凭经验操作”到“靠数据研判”,数字赋能改变着传统的作业方式。
在潞安集团常村煤矿调度指挥中心,“电子围栏”与1757台视频监控设备织就智能防护网,可以对井下作业面危险区域进行逐一排查,并及时治理隐患。
在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块中,“隐患、风险、‘三违’、履职”等安全信息查询功能一目了然。
“安全管理的数字化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隐患整改不及时、假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现象,实现了整改过程透明化、可追溯,做到风险可控、事故可防。”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专班负责开发该系统的高志强说。
截至目前,潞安化工集团已有2万多名班组长及各类安管人员通过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块进行网格化的安全管理工作。
“数字”与“智能”的精准匹配,让治理数字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了一场“双向奔赴”。
从人工智能到“多场景”应用
开春时节,潞安配售电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检。这套智能电力运检系统,聚焦“安全、质效、业务”三个维度,通过运用系统的数字算法和AI技术,将传统的“人工巡视”模式转变为“人机结合”模式。
该公司副总工程师甄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开发和拓展智能巡检应用场景,为系统搭载巡检机器狗、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形成‘天上无人机、地上实时监控、沟内机器狗’的全方位立体智能化数智电力运检新模式。”
近年来,集团坚持“上云、用数、赋智”,坚定“精益管理+数字化”方向,逐步探索“AI+多场景”的深度应用。其中,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的“三维智慧教学实训模式”在该矿掀起了一波热潮。
“我们通过DeepSeek、Tripo,结合传统建模软件,采用多角度图像识别技术,将各种矿用设备、零部件快速生成三维数字模型,配合运动仿真算法,实时模拟设备运行及故障场景,让以前只有在井下现场能见到的各类设备随时呈现在眼前。”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双创基地副主任郑云龙说。“这种方法生成的数字模型既迅速又精准,比之前手动建模的效率提高了90%以上,同时还节省了数百万元的3D扫描仪购置费用,有力地将科技、人才、创新三者有机融合,推动了矿井生产提质增效。”
“接下来,我们将基于集团数字化管控平台积累的经营管理海量数据、智能化矿井工业大数据、化工企业工业大数据作为企业知识库与DeepSeek等大模型的本地化融合,拓展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迈向智能化。”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专班李鹏杰说。(崔婷婷 赵占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