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新元公司:智启新篇 奔赴春天
更新时间:2025-02-13 来源:潞安化工新元公司
2024年,潞安化工新元公司选煤厂经过智能化改造,华丽转身。
往昔,工作量繁重,运行、安全状况堪忧;如今,智能科技的曙光倾洒在这里的每一处角落,劳动强度锐减,生产效率大幅攀升,安全保障更为坚实。
近日,虽已立春,但仍寒风凛冽,该公司选煤厂内却洋溢着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气息。
踏入新元公司选煤厂会议室,热烈的讨论声扑面而来。老周和工友们正围坐在一起,对明天的智改验收工作进行详细安排:“我们要边生产边排查,找找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老周,大名周明勇,是选煤厂的生产厂长。早在2005年建厂时他就来到了这里,20年时间里,他见证了工厂的每个变迁瞬间。谈到智能化改造,周明勇赞叹不已:“以前靠人工干的活儿,现在智能化系统一上,又快又准,效率提高了,生产那叫一个顺畅!”“百闻不如一见。走,我带你们去瞧瞧!”老周兴致勃勃地边分享边带着我们朝着生产区域走去。
七绕八拐,来到了701皮带栈桥。老周指着输送煤的皮带上方的设备介绍说:“看,这是灰分仪。现在正检修,生产时原煤上到这里后,灰分仪1分钟就可以精准测出煤质。以前,我们人工采样制样,最快也得一个半小时。”
新元公司主要生产无烟煤,其中有煤质较好的3号煤,也有煤质稍次的9号煤。因原煤价格低,大量的原煤要入洗变成效益更好的高炉喷吹煤。而不同煤质的原煤需要不同的仓位调配和洗选方式。煤质检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后续诸多环节。厂里在不同地方安装了6套灰分仪。
说着,老周微微皱眉,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忙碌而艰难的时刻。但很快,他的神色缓和,嘴角上扬:“现在好了,智能化一改造,分分钟搞定!”从90分钟到1分钟,远非数字变化,而是效率呈百倍的跃升。
走进选煤厂的生产车间,“新鲜事”可不止这一桩。
在块原煤缓冲仓下,老周停步,指着墙上的盒形设备说:“以前,咱们洗煤,给煤机控制煤量是个麻烦事,少了影响生产进度,多了容易堵。”老周把目光转向对面一个梯子上边的给煤机。
“我以前就是负责这个的。除了要控制煤量,还得看20台套设备和10条皮带,现在有变频器方便多了。”外围巡检工张云涛在旁赞叹,“确实,我们受益太大了。”
老周说,变频器在厂里380伏特低压配电室。说完便大步奔向配电室。在老周的安排下,电工王强打开一个柜子,指着里面的变频器介绍说:“这就是变频器,通过调整电机频率来调节煤量的大小,准确简单。以前靠经验控制给煤机闸板,费时费力。”老周补充道,“现在省心省力。”
攀上一层层的铁梯,老周矫健的身影在五层停下。透过窗户,冬阳轻柔地在他那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洒下。
“智能改造主要就是服务生产,全厂420多台套设备许多都安装了智能化的控件。”他转身指向一台设备,“这是筛分设备,我们筛下面的情况以前看不到,现在在筛下水管路中安装了一个浮球液位控制器。”他招手叫来内围巡查工王俊峰,并拿过要换的一个圆形的器具,“这就是我们筛下按的装置,以前要等冒出大量水来,或者导致更大问题才能发现。现在有半池水它就报警。”
“以前上班,需要在车间的5层楼之间不停巡查,一个班光走路就要2万步。”王俊峰感慨,“有时候,有些故障根本看不过来,不是这堵了,就是那冒了,现在轻松多了。”
有亲身经历,才有真切体会。智能助力,科技扎根,让曾经无数个被紧急电话叫醒的夜晚,在嘈杂环境中长时间奋战的疲惫,都化作老周与工友们对当下的深深珍爱。
返回厂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老周介绍,在现场看到的所有设备和器具,都会通过网络,变成数据、信息,汇聚到指挥平台系统。
“去年又增加了80个监控,总数120个,实现了全覆盖。能抓拍违规、能监测预警,和其他子系统一起接入指挥平台,调度更高效精准。”选煤厂调度经理郝连生怀揣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智能化改造后,每万吨原煤入洗事故影响时间从15分钟下降到了4.5分钟,生产故障率下降近50%;喷吹煤回收率提升1%,煤质合格率达到了100%。这只是我们智能化改造的第一步,接下来还会不断优化。”
踏过泥泞,终遇彩虹。智能与科技“双剑合璧”,将老周与工友们从往日的忙碌、劳累与苦涩中解放了出来。这让他们深深懂得——这就是属于他们的幸福春天。(李鹏 朱玉飞 潘润花 李佳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