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子”生出“金票子” —— 地理标志长治篇之“沁州黄”小米
更新时间:2023-05-06 来源:市场信息报
山西省长治市地处东经111°55′-113°45′,北纬35°49′-37°10′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西屏太岳,东倚太行,漳河、沁河纵贯其间,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产,是著名的米粮产地。
作为华夏文明的最早发祥地,这里人杰地灵,孕育过播谷稼穑的民族祖先,文明的曙光最早在这里初现,人文历史传承悠久。在诸多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中,沁州黄小米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萦绕在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传承中。
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沁州黄”源于炎帝、得名于康熙,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各代一直是朝廷贡米。享有“天下米王”和“国米”的尊号,是山西小米的代表。与山东金乡县的马坡金谷小米、章丘县的龙山小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米”。
2003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沁州黄小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长治地区唯一的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沁州黄”这颗“金珠子”在乡村振兴的全新发展中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金票子”。
到目前为止,长治市获得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资格的市场主体17家,沁州黄小米就有10家,其他地理标志商标7家。有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4项。
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沁州黄”龙头企业,已发展成为以沁州黄小米为基础产业,以小米深加工产品为主导方向,集畜禽养殖、谷种繁育、基地种植、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
近年来,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从基地科研、种植管理的源头着手,狠抓粮食安全工作,做好每一个环节。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专业院校合作,成功选育了“沁黄2号”“沁黄3号”两个优良品种;构建基地生产管理新体制,充分发挥公司组建的沁州黄小米产业联合体的优势,以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基地的模式,形成了利益链接、优势互补、种养加相融合的生态循环产业链;积极探索冬播、早春播谷子种植新模式,对种植基地实施“五统一”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绿色、有机种植标准,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沁州黄谷子种植、管理、收购、加工标准体系,实行360°全程质量管理控制,保证了沁州黄小米的卓越品质。
基地标准化的推进,带动了13000余农户发展绿色沁州黄谷子基地55000亩,有机沁州黄谷子基地5000亩,年产优质绿色、有机沁州黄谷子13000余吨。该公司以全国最高的收购价格确保种植农户利益,种植基地绿色谷子以8元/公斤,有机转换谷子12元/公斤,其中有机谷子加上上基地种植补助可达到20元/公斤。
为更好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该公司在做好小米的同时,不断加大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力度,与江南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重点研发成长型和益智型两款儿童功能小米米粉产品,健脾和胃类型和柔脉化斑类型两款中老年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以及代餐小米乳、燕麦奶等小米深加工新产品。中老年营养小米粉生产车间现已完工,计划今年6月份试产,7月份投产。投产达效后年加工转化谷子约2.1万吨,新增利润18000万元,新增税金9400余万元。可带动21000多农户种植沁州黄谷子,户均增收5300余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个。
现如今,该公司有两大系列产品:沁州牌、沁州黄牌小米系列产品,以及以沁州黄小米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产品——谷之爱婴幼儿营养小米粉系列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全国28个省、区,200多个地级城市,终端销售网点达到10000多个,出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沁州黄”产品升级,产业升级,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沁州黄谷子标准化、规模化、绿色、有机、生态的种植,而且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让当地百姓真真切切捧到了“金珠子”。(黄丽慧 郭小军)